null

古董錶系列

HEUER SOLUNAR

總結

在Heuer(豪雅)以生產計時錶為重的年代,Solunar無疑是Heuer(豪雅)1970年代系列中的獨特錶款。 雖然Solunar不是計時錶,Heuer(豪雅)研創Solunar的方式仍與專門為戶外活動人士和探險家創製「工具錶」的定位一致。對於需要得悉潮漲和潮退時間的用家來說,顯眼的內外側錶圈是不可或缺的工具,同時為Solunar賦予與Heuer(豪雅)1970年代計時錶風格一致的獨特外觀。

假如「形式服從功能」是真理,我們就能理解1970年代Heuer Solunar腕錶的獨特外觀是從其非凡複雜的功能自然而成——腕錶的設計目的為顯示兩星期內每一天特定位置的潮漲和潮退。1975年問世的Solunar(「Solar」和「Lunar」的混成詞)專為漁夫設計,但其潮汐顯示亦十分適合任何需要追蹤潮汐者,例如進行滑浪、拾貝殼或創作沙雕的人士。Solunar 鎖定特殊族群, 和將腕錶用於報時以外用途的迷人範例。

1949年SOLUNAR

Solunar腕錶的故事結於1940年代末,當時的Heuer(豪雅)為美國零售商Abercrombie & Fitch生產腕錶、計時錶和其他時計。傑克‧豪雅(Jack Heuer)在傳記中重溫Solunar的起源:

「有一天,我的父親下班回家,說紐約的運動用品商Abercrombie & Fitch時任總裁Walter Haynes,請他創製一款可顯示潮汐時間的腕錶。有趣的是,數年前,父親曾考慮設計能顯示月相的腕錶,因為他在採摘野菇時發現,在上弦月出現之時,通常能收獲大量的羊肚菌;但要設計能夠顯示潮汐時間的腕錶,可真的難倒他了。他已經好幾年沒看過海了,對潮汐一無所知。他搔頭摸耳,承認自己不知道要如何製作。我告訴父親,我學校的物理學教師Heinz Schilt博士是個天才,我肯定他能夠找到解決方法。我的老師果然不負所望,他就腕錶所需的齒輪進行了全面的計算,以預測特定地點的潮漲時間。」

Solunar的成功催生了這款潮汐腕錶的計時錶版本,名為Heuer(豪雅)「Mareographe」。 這款計時錶結合了Solunar具備潮汐指示的錶面(設於9點鐘位置)與三計時盤,可計時12小時。 這款計時錶由Abercrombie & Fitch以「Seafarer」為名發售,其後由Orvis以「Solunagraph」為名發售,所有錶款皆由Heuer(豪雅)製作。 



Mareograph系列持續生產至1970年代,而Solunar則僅僅生產數年便從Heuer(豪雅)系列消聲匿跡,直至後來以截然不同的形式重生。

SOLUNAR型號279.603

第二代Solunar(型號279.603)於1975年問世,是Heuer(豪雅)產品目錄(可見於上方的1977年產品目錄)中的奇特錶款,具有碩大的(45毫米)不鏽鋼錶殼、雙錶冠,3點鐘位置設星期日曆視窗,沒有計時功能。 新款Solunar只有一個版本,具有深藍色錶面,繪有夜光小時刻度。

Solunar的設計特點為大型的黑色和銀色外側錶圈(其上綴有「High Tide」(潮漲)和「Low Tide」(潮退)標示),以及涵蓋兩星期的黑色和白色內側錶圈(設有14天的標記)。這些標示佔據大部份的空間,令藍色錶面相對顯得較小。


含有夜光塗層的白色指針,與1970年代中的一些Heuer(豪雅)計時錶款風格相似,為Solunar賦予富有Heuer(豪雅)特色的外觀。錶圈的黑色和文字印於銀質之上,而非鋁質或不鏽鋼,與Calculator計時錶的風格相近。


錶殼帶有耀眼的拋光飾面,與啞光銀質錶圈相映成趣。上層覆有弧形水晶錶鏡,與Calculator計時錶的設計有異曲同工之妙。


Solunar可選配不鏽鋼錶鍊,或1970年代常用於潛水錶的「熱帶」風格錶帶。

Solunar由ETA 2790-1機芯驅動,機芯與Solunar一樣,僅於1976至1980年間生產。它標誌著Heuer(豪雅)早期使用ETA為名的機芯,而非Valjoux和Landeron等ETA系列中其他品牌的機芯。該款機芯不僅設有星期日曆功能,星期顯示盤亦可配備雙語選項。

運作原理

Solunar配備常規的3指針機芯,如何顯示潮漲和潮退? 答案在於內部兩星期顯示盤與外側錶圈的結合。

1. 兩星期顯示盤

在探索Solunar腕錶的運作前,讓我們先來重溫影響潮漲和潮退時間的力量。潮汐源於地球與月球之間的引力。潮漲的時間取決於兩個因素——地球自轉(每24小時自轉一周)和月球圍繞公轉(約每28天公轉一周)。假如月球靜止不動,每天的潮漲時間便會相同,但現實沒那麼簡單。


由於移動的物體有兩個,潮漲時間每天的變動相當於(1/28 X 24)= 51.5分鐘(約數)。現在再看看錶圈——12小時錶面上有14天的標記。然後運用算術計算一下:


每個三角形標記之間,(12小時/14天)X 60分鐘 = 51.42分鐘;這相當接近以上算出的51.5分鐘(老實說,潮漲遲幾秒或早幾秒發生,並不會影響魚兒會否上釣)。


現在我們知道日期標記為何相隔約51分鐘,那麼應如何使用內側顯示盤? 假設您從星期一開始展開您的釣魚假期,而您在參考本地潮汐表後,得知當天的第一次潮漲時間為上午10:00。只須使用下錶冠轉動內側顯示盤,使「MON」字樣下的小三角形指向當天第一次潮漲的時間(10:00)即可。黑白顯示盤現在會顯示未來兩星期之間的潮漲時間——如星期一的第一次潮漲時間為10:00,星期二的第一次潮漲時間便約為10:50,星期三則為11:40,如此類推,維持兩星期。


這個功能十分有用,但潮漲每天不只出現一次,而是兩次。因此,我們才需要第二組刻度,Heuer(豪雅)將其設於外側錶圈之上。

2. 外側錶圈

從外側錶圈可見潮漲與潮退之間相隔約6小時,換言之,潮漲之間相隔12小時。


只須將錶圈上的紅色三角形指向潮漲時間( 即例子中的10:00),便可得知每天的潮汐漲退情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