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1958年 – HEUER 豪雅的第四代傳人
年僅29歲的傑克‧豪雅(Jack Heuer)成為了家族的第四代傳人,於1958年加入公司後前往美國,專注於提高公司的市場佔有率,並於1961年成為公司的主要股東。

1958年 - 以秒錶和儀錶計時器為重點
這幾年間,公司的產品目錄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。在1958年,儀錶計時器系列經全面重新設計,以提高其可讀性,Monte Carlo(具有獨特的跳時盤)取代了已有20年歷史的Autavia儀錶計時器。1960年,對可讀性的重視擴展到公司龐大的計時腕錶目錄之中,時尚的「Century」系列為紀念公司成立100週年而推出,而大部分現有錶款均被取代。

1962年 – 計時腕錶的名稱
最深刻的改變來自1962年,當時傑克‧豪雅意識到公司需要超越儀錶計時器和秒錶的新設計,因而專注研發公司產品目錄的核心——計時腕錶。
「身為公司的掌舵人,我認為我們必須重新審視我們的計時腕錶系列。1962年,我從Autavia系列開始入手(由於錶面易讀性不佳,我們已將Autavia儀錶板12小時秒錶撤出市場),因為這個名字現已不被佔用,而且該錶款在1962年秋季推出時有非常好的反應。 我們在1962年秋季決定推出新系列,並採用Carrera(卡萊拉)這個我在1962年1月時發現和愛上的名字。」

賽車的浪漫
在探討Carrera(卡萊拉)計時腕錶的發展之前,讓我們先集中討論「Carrera(卡萊拉)」這個名字。在1962年1月,傑克‧豪雅參加了在佛羅里達州舉行的錫布靈12小時耐力賽(12 Hours of Sebring),當時Heuer 豪雅為賽車大會和一些車隊提供計時設備。在維修站聊天時,賽車手Rodriguez兄弟的父母向傑克‧豪雅描述了1950年代早期橫跨墨西哥的傳奇(且危險的)賽事,稱為「墨西哥卡萊拉泛美公路賽」(Carrera Panamericana Mexico Road Race)。 短短一年之後,在1963年的巴塞爾鐘錶展上,Heuer 豪雅推出了首款Carrera(卡萊拉)計時腕錶。
傑克‧豪雅回顧了他聽到這個將永遠在Heuer 豪雅和TAG Heuer 泰格豪雅產品目錄上留下印記的詞語的時刻:
「是在錫布靈……我第一次聽到Carrera(卡萊拉)這個西班牙詞。我不但喜歡它性感的讀音,還有它所包涵的多種含意,包括『道路』、『競賽』、『賽道』和『職業生涯』。這些都是Heuer 豪雅的領域! 所以一回到瑞士,我就馬上以「Heuer Carrera(卡萊拉)」註冊了這個名字。身為公司的大股東——公司的未來實際上掌握在我的手中——當時的我致力開發新產品,並決定我要創造的下一款產品將稱為『Carrera(卡萊拉)』。」

經典Carrera(卡萊拉)風格
第一代Carrera(卡萊拉)腕錶的錶殼,至今仍為全球錶迷公認為Carrera(卡萊拉)系列的經典風格——36毫米精鋼錶殼,結合堅固、棱角分明的錶耳,在任何場合都能展現優雅格調。Carrera(卡萊拉)與同時代其他腕錶的不同之處,在於其簡潔的錶面設計。透過移除不必要的細節,並將秒針與1/5秒針的標記印在內錶圈(內影圈)上,為錶面創造更多空間,令計時腕錶更易讀。

現代風格
具Heuer 豪雅的產品目錄描述,後來被增添至錶面設計的凹槽計時盤「帶來了革命性的三維錶面讀時體驗。」 現代化的設計擺脫當時流行的風格,為Carrera(卡萊拉)帶來現代感。錶冠和按鈕專為賽車而設計,尺寸放大,以便駕駛員或領航員在高速駕駛甚至戴著手套時也能操作。

1960年代的Carrera(卡萊拉)計時腕錶
1960年代的Carrera(卡萊拉)計時腕錶備有雙計時盤(45或30分鐘計時功能)或三計時盤(12小時計時功能)可供選擇。Carrera(卡萊拉)腕錶早期的成功引發了更多錶款誕生。Heuer 豪雅自1940年代早期就開始生產的三計時盤、三重日曆(顯示星期、日期(月和日))計時腕錶,經過重新設計後被列為「Carrera(卡萊拉)12 Dato」錶款,而全新設計的Carrera(卡萊拉)45 Dato是Heuer 豪雅第一款使用視窗和旋轉圓盤顯示日期的計時腕錶。

對比鮮明的計時盤
1960年代最後一款手動上鍊的Carrera(卡萊拉)計時腕錶,加入了未來數十年Carrera(卡萊拉)產品目錄中一直沿用的設計元素,即對比鮮明的計時盤。白色錶面的Carrera(卡萊拉)腕錶,現在配備黑色計時盤(有時稱為「熊貓」風格),而黑色錶面的Carrera(卡萊拉)腕錶,則配備白色計時盤(「反轉熊貓」風格)。

1969年 - 首批自動計時腕錶
1969年3月,Heuer 豪雅推出首批自動計時腕錶——Autavia、Carrera(卡萊拉)和Monaco(摩納哥)錶款。為搭載全新的Chronomatic(Calibre 11 / Calibre 12)機芯,Carrera(卡萊拉)所用的錶殼經過重新設計,採用C形構造。首批Carrera(卡萊拉)自動腕錶包括精鋼款式(銀色錶面配黑色計時盤,或碳灰色錶面配白色計時盤)和18K金款式(銀色 / 白色錶面)。

Heuer 豪雅與法拉利的關係
從1971年開始,法拉利車隊的一級方程式賽車的車頭便加入了一眼可辨的Heuer 豪雅「盾形標誌」。作為交換,Heuer 豪雅為法拉利車隊提供計時設備,每位法拉利車手亦獲贈一枚18K金的Carrera(卡萊拉)腕錶。

CALIBRE 15機芯
在1972年,Heuer 豪雅改良了Calibre 12機芯,以便提供價格更實惠的計時腕錶。在Calibre 15機芯中,Heuer 豪雅去除了小時計時盤,但在10時位置添加了秒針,使錶面呈現不對稱設計。搭載Calibre 15機芯的Carrera(卡萊拉)腕錶有兩款,一款為銀色錶面,另一款為深藍色錶面。兩款腕錶都有對比鮮明的計時盤,以及橫跨錶面中央的「賽車條紋」。



1970年代的冠軍
1970年代中期,Heuer 豪雅產品目錄中出現了多款Carrera(卡萊拉)計時腕錶,因為C形錶殼搭載了多款手動上鍊的Valjoux機芯。Carrera(卡萊拉)與Autavia相當,不同的手動上鍊款式備有兩個計時盤、兩個計時盤配日期顯示,以及三個計時盤等型號。Carrera(卡萊拉)提供18K金錶殼(Calibre 12機芯)以及鍍金錶殼。
隨著1970年代的結束,Heuer 豪雅機械機芯的生產亦告一段落。由於成為了石英機芯價格戰及貨幣匯率的犧牲品,瑞士製造的腕錶難以在國際市場上銷售。Heuer 豪雅是石英腕錶的早期先驅,推出了電池供電的Carrera(卡萊拉)指針式腕錶,以及結合指針與數字的Carrera(卡萊拉)Twin Time腕錶。

桶形錶殼
1974-1978年繼1960年代的傳統圓形錶殼和1970年代初的C形錶殼之後,Carrera(卡萊拉)系列的第三種錶殼款式於1974年出現,收藏家稱之為「桶形」錶殼。搭載Calibre 12或Calibre 15機芯的藍色、金色和「煙灰色」錶面款式,均配備獨特的「Cotes de Geneve」錶面。桶形錶殼的黑色塗層版本於1977年推出,搭配黑色錶面與錶鍊。桶形的Carrera(卡萊拉)腕錶與原版Carrera(卡萊拉)腕錶低調優雅的造型大相逕庭,卻反映了1970年代的大膽風格。

石英驅動
1978-1981年Heuer 豪雅是電子錶的先驅,於1975年推出Microsplit秒錶,1976年推出Chronosplit計時腕錶,並在1970年代末推出一系列由石英驅動的Carrera(卡萊拉)腕錶。雖然這些第四代錶殼的設計相對保守(源自1970年代初的C形錶殼),卻是首批採用傳統三指針設計而非計時腕錶的Carrera(卡萊拉)腕錶。 Heuer 豪雅亦推出石英計時腕錶,結合指針式與數字式顯示(傳統指針顯示時間,數字則顯示計時或鬧鐘)。

Lemania驅動的Carrera(卡萊拉)腕錶
1980年代對於整個瑞士鐘錶業而言是個動盪的時代,而Heuer 豪雅也不例外。1982年,傑克‧豪雅將公司出售予一個由投資者組成的財團(其中包括伯爵Piaget和 Nouvelle Lemania),結束了其家族對Heuer 豪雅的直接擁有權。1985年,Piaget/Nouvelle Lemania將Heuer 豪雅售予由Akram Ojjeh領導的投資公司Techniques d'Avant Garde(「TAG」),由此創立了TAG Heuer 泰格豪雅。Ojjeh創立TAG的目的是投資高科技產業,例如航空和一級方程式賽車。TAG擁有麥拿倫一級方程式車隊50%的股份,並資助1980年代中期世界冠軍保時捷設計的TAG Turbo引擎。
隨著與Lemania關聯的財團取得擁有權,Carrera(卡萊拉)的新機芯Lemania 5100也隨之誕生。Lemania驅動的Carrera(卡萊拉)腕錶備有兩個版本。精鋼款式採用靈感源自1970年代桶形Carrera(卡萊拉)腕錶的放射狀太陽紋,黑色扁平錶面設有夜光刻度和亮橙色細節。
Lemania驅動的Carrera(卡萊拉)腕錶亦備有黑色塗層錶殼版本。